LED技术改进内窥镜应用
发布时间:
2022-01-18 17:23
内窥镜是外科手术和诊断中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的一种几乎无创的医学设备(如图1所示)。这种方法早出现在19世纪,如今有了更多的应用,从耳鼻喉等外部器官检查到复杂的胃肠道、呼吸道和脊椎手术。
传统内窥镜使用硬管子导光,通过光学元件成像用于人眼观察。这种内窥技术在人体内的插入深度有限。
随着光纤的出现,内窥镜开始使用柔性导管,能够更深地插入身体中,几乎不影响手术。光纤的光收集效率也更高,能够照明并观察解剖进展。而红绿蓝电子相机也取代人眼用作探测器,而光源则变成了宽带氙灯和卤素灯。
近年来,LED技术正在成为内窥镜的光源,因为其寿命长、稳定性高、而且更容易集成在内窥系统中。结合高速发展的微电子学和光学,LED照明为该领域带来了各种新的发展和应用。
下一页
相关新闻
验光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视力检测结果,定期校准是保证设备性能的基础工作。全自动电脑验光仪通过内置校准程序和物理调校相结合的方式维持测量精度,使用者需掌握基础校准流程与注意事项。 校准前的准备工作 关闭设备电源并等待30秒后重启,确保验光仪处于水平稳定的工作台面。检查下巴托和额托的清洁度,避免残留污渍影响定位传感器。准备厂家提供的标准模拟眼或校准模块,这类配件通常随设备配套提供。若使用环境温度波动超过10℃,建议等待设备适应环境温度后再操作。 执行校准流程 进入设备维护菜单选择校准模式,根据屏幕提示放置标准模拟眼。部分型号需先进行光学系统自检,此时勿遮挡镜头区域。轴向校准需旋转模拟眼至特定角度,保持3秒以上待系统采集数据。球镜度数与散光度数的校准通常分步进行,每次调整后需保存数据并退出当前界面。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牌校准周期存在差异,日系设备多建议每月校准1次,而德系设备通常提示
在眼科诊疗和视力检查中,全自动电脑验光仪作为基础设备,其测量范围直接影响临床数据的可靠性。这类设备通常采用红外线扫描与图像分析技术,通过非接触方式完成眼球屈光状态的快速检测。 标准机型的球镜测量范围一般在-25.00D至+25.00D之间,覆盖绝大多数屈光不正患者的需求。散光轴向测量采用0-180度连续检测,散光度数常见量程为0-10.00D。部分针对特殊人群设计的机型可扩展至-30.00D至+30.00D,适用于高度近视或远视的筛查。 测量精度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设备光学系统的解析度(通常达到0.01D)、患者配合度及环境光照条件。现代设备普遍配备智能追踪系统,可自动识别角膜反射点位置,减少因微小移动导致的误差。部分支持角膜曲率测量的机型,其曲率半径检测范围多在6.0mm至9.0mm区间。 设备在出厂时均通过ISO标准测试,采用标准模拟眼进行校准验证。医疗机构使用时需注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