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眼科手术显微镜,看看它是怎么运转的
发布时间:
2022-01-18 17:34
各种眼科疾病:睑板腺炎、角膜腐骨、角膜腐骨结膜瓣术后、角膜水肿结膜瓣术后、青光眼义眼术后、角膜穿孔、营养不良性白内障、营养不良性白内障早期、结膜瓣术后。不管是什么眼科疾病,你不得先拥有一台眼科手术显微镜么。
眼科手术显微镜要求对术中较浅或较深部位均能观察清楚,立体感强。在深浅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操作,不需要调整焦距。因此,对手术显微镜应有一定范围的景深要求。主镜与显微镜主体呈45°,而助手镜与显微镜主体呈30°。调整显微镜焦距时,应使目镜视场处清晰为止。
眼科手术显微镜照明应聚光良好均一,照明区与显微镜的视场需重合一致。光源的物理性能应适应手术的需要,在较长手术期间,光源不应使创面受到损伤。应具备同轴照明,因同轴照明不仅可在手术时排除阴影,而且可利用眼底反光来辨别其他微小物体。照明光线的亮度充足,至少要清晰地分辨出11-0线,以及缝合后线的状况。尤其是需要高倍放大的情况下,更需要较强的光线。目前大多采用冷光源和光导纤维来实现较强的亮度。
相关新闻
验光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视力检测结果,定期校准是保证设备性能的基础工作。全自动电脑验光仪通过内置校准程序和物理调校相结合的方式维持测量精度,使用者需掌握基础校准流程与注意事项。 校准前的准备工作 关闭设备电源并等待30秒后重启,确保验光仪处于水平稳定的工作台面。检查下巴托和额托的清洁度,避免残留污渍影响定位传感器。准备厂家提供的标准模拟眼或校准模块,这类配件通常随设备配套提供。若使用环境温度波动超过10℃,建议等待设备适应环境温度后再操作。 执行校准流程 进入设备维护菜单选择校准模式,根据屏幕提示放置标准模拟眼。部分型号需先进行光学系统自检,此时勿遮挡镜头区域。轴向校准需旋转模拟眼至特定角度,保持3秒以上待系统采集数据。球镜度数与散光度数的校准通常分步进行,每次调整后需保存数据并退出当前界面。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品牌校准周期存在差异,日系设备多建议每月校准1次,而德系设备通常提示
在眼科诊疗和视力检查中,全自动电脑验光仪作为基础设备,其测量范围直接影响临床数据的可靠性。这类设备通常采用红外线扫描与图像分析技术,通过非接触方式完成眼球屈光状态的快速检测。 标准机型的球镜测量范围一般在-25.00D至+25.00D之间,覆盖绝大多数屈光不正患者的需求。散光轴向测量采用0-180度连续检测,散光度数常见量程为0-10.00D。部分针对特殊人群设计的机型可扩展至-30.00D至+30.00D,适用于高度近视或远视的筛查。 测量精度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设备光学系统的解析度(通常达到0.01D)、患者配合度及环境光照条件。现代设备普遍配备智能追踪系统,可自动识别角膜反射点位置,减少因微小移动导致的误差。部分支持角膜曲率测量的机型,其曲率半径检测范围多在6.0mm至9.0mm区间。 设备在出厂时均通过ISO标准测试,采用标准模拟眼进行校准验证。医疗机构使用时需注意:环境